单位名称 | 海宁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顾志华 |
住所 | 浙江省海宁市水月亭西路50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15.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73 | 期末数(万元) | 2.7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助做好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租房屋和居住证管理以及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应用等工作;为公安工作提供医疗卫生、财会、审计、税务、统计、反恐等专业技术服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8167160709X6 | 举办单位 | 海宁市公安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公安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本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并执行单位章程,确保所有业务活动均在章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通过定期召开内部会议,对章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各项决策与行动均符合章程要求。2、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深化排查整治,夯实流管基础。深入推进全市流动人口“溯源强基”大排查专项行动、全市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及全市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补短攻坚行动等,开展流口底数“大清扫”、重点区域“大清查”、异地通勤“大清底”、异常人员“大清库”、纠纷隐患“大清剿”等“五清”行动,制定39个重点整治区域。今年累计登记流动人口80.96万人次,注销80.61万人次,其中临杭片区(许村、长安)累计登记41.76万人次,注销41.41万人次。二是深化租屋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以村(社区)为单位、以网格为单元,搭建“3+N”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架构(3是社区民警+专职协管员+网格员,N是流动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今年以来累计新登记出租房屋2.14万户,注销0.7万户,居住出租房屋登记率100%。按照“处罚一个、教育一片、宣传一方”的原则,强化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办理房东流口案件4199起,其中房东案件1605起,流口案件2594起,督促和倒逼各责任主体主动履行管理职责。三是深化自主申报,打造特色场景。深入开展全市流动人口自主申报提升推进行动,按照场景化、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要求打造自主申报特色场景应用,选定硖石爱琴海(商业综合体)、海洲江南世家(物业住宅小区)、盐仓褚石村(蓝领公寓)、周王庙桑梓路(沿街店铺)为试点,明确全市3套建设机制,即“1个标准+1套流程+1本手册”,按照“一房一码”开展赋码上墙工作,推进“以码管房“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围绕流动人口自主申报便利化需求,在微信“新海宁人之家”自主申报小程序广泛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将申报渠道拓展至支付宝小程序,推动“微-支”两端申报并行。在盐仓流动人口聚集地、治安隐患突出的区域投放移动“潮管家”智管一体机,区块流口登记率、信息准确率、自主申报率等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步开展全领域、全场景宣传,依托现有阵地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在企业、工地、车站、商场等电子屏区域开展亮灯宣传,强化“两微一抖”、政务新媒体、朋友圈、微信群等线上渠道推送,确保宣传到位、培训到位、告知到位。2024年,全市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率已提升至84.11%。四是深化优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启动2024年全市流动人口“新融心”党建系列活动,开展全市流动人口“9+1”主题服务活动,已会同老龄委、社工部、政法委(平安办)等部门举办了候鸟守护、红色教育、护苗防范、志愿服务、就业保障、女性关爱、反诈宣传、敬老爱老等活动,服务宣教5.8万人次。发挥流动人口党组织引领和流动党员示范带动流动人口参与基层治理作用,推广手掌心新居民调解、乡音调解室等平台组织和流动人口志愿服务队做法,推进“以新管新”治理新模式。组织开展浙里看见反诈之“乡音新融心反诈我先行”宣传活动、“平安奋进二十载浙里古风话反诈”志愿服务活动等,深化流动人口反诈、交通、禁毒等安全宣传,让更多的流动人口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五是深化积分应用,提高服务质效。配合修订《海宁市新市民积分管理服务办法》,丰富了积分应用场景,联动多部门提供与积分对等的公共服务。开展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积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工作,对符合条件的146户申报家庭发放补贴107.73万元。开展2024年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工作,印发宣传册4万余份,覆盖全市60所学校、12个镇(街道)窗口,接待积分咨询4500余次,办理流动人口子女积分3199人。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社会效益:1.全年累计登记流动人口80.96万人次,注销80.61万人次。2.启动2024年全市流动人口“新融心”党建系列活动,开展全市流动人口“9+1”主题服务活动,已会同老龄委、社工部、政法委(平安办)、反诈办、人社局、教育局、司法局、民政局、医保局、卫健局、妇联等部门举办了候鸟守护、红色教育、护苗防范、志愿服务、就业保障、女性关爱、反诈宣传、敬老爱老等活动,服务宣教5.8万人次。3.2024年度办理房东流口案件4199起,其中房东案件1605起,流口案件2594起,督促和倒逼各责任主体主动履行管理职责。二是经济效益:1.全市流动人口在册67.35万,同比增加0.67%,居住证发放12878张。2.开展2024年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积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工作,对符合条件的146户申报家庭发放补贴107.73万元。3.开展2024年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工作,印发宣传册4万余份,覆盖全市60所学校、12个镇(街道)窗口,接待积分咨询4500余次,办理流动人口子女积分3199人。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临杭片区管理难度较大。许村、长安两镇流动人口占全市51%,流动人口密集、人口倒挂严重,且10人及以上的“群租群居”现象突出,部分流动人口存在跨区域通勤情况,因自身工作、子女就学、社保缴纳、住房租赁等原因,存在工作和居住地不一致的现场,给管理带来困难。二是主体责任发挥不够有效。部分房东、中介、物业、用工单位等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发挥不够有效,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知晓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隐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能力还有待提升,在推进多元共治方面力度还不够。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海宁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将紧扣流动人口自主申报这一主线,以智慧化管理提档升级为依托,重点围绕边界流动人口警务,探索边界“主防”模式,推动全市流动人口“共创、共治、共融、共富、共享”管理服务新模式。一是落实管理举措,提升基础效能。进一步落实“以房管人、以码管人”的属地化管理举措,通过摸底排查,整体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紧盯全市治安情况复杂、安全隐患突出、整治反复回潮的群租及集宿“深水区”“顽症区”,通过赋能智慧化手段升级创新,深化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流动人口智慧化管理成果。二是做优顶层设计,助推自主申报。持续推进流动人口自主申报工作,在4个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统筹谋划自主申报顶层设计、标准统一、流程再造等工作,推动自主申报场景全领域全覆盖,不断提升自主申报的便利化和无感化。常态化加强流动人口“新三率”(房屋二维码张贴率、自主申报知晓率、宣传覆盖率)检查,督促引导和倒逼各责任主体主动及时履行申报责任。。三是优化警务协作,整合警务资源。以“共享、共治、共建”为理念,以《临平、钱塘、海宁边界警务备忘录》为依托,不断深化边界流动人口警务,特别是两地通勤人员的登记规则进行进一步明确,强化工作地与居住地“双向管理”措施,推动边界警务流动人口管理协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打破区域限制,整合警务资源,深化务实合作,探索打造流动人口协作管理共同体新模式。四是深化党建引领,丰富乡亲内涵。紧紧围绕全市“两企三新”党建工作重点,持续打造流动“潮管家”党建品牌。以新市民积分体系应用为突破口,及时完善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积分参加继续教育补助、积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等相关流程,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以“乡音乡情”为依托,建立建强“乡亲大走访队伍”,不断优化流动党员“以新联新”“以新带新”作用发挥平台,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自治管理,为平安海宁建设增添助力。五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举措。结合“乡亲大走访”协同共治,谋划开展2025年度流动人口“聚‘新’暖心、有家有为”党建主题活动,积极邀请乡亲参与,利用乡音、乡俗、乡情“三乡”优势,积极落实开展三必访、四必排、五必宣。联动各相关部门,在创业就业、就医就学、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支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提升流动人口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一季度:B二季度:B三季度:B四季度:A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