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海宁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吴冷西 |
住所 | 浙江省海宁市采菊路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101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3659 | 期末数(万元) | 391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市社会体育竞赛、培训、表演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对市级体育社团进行资格审查,指导、监督市级体育社团依据章程开展活动;承担市体育总会的日常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814711039622 | 举办单位 | 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新校区及射击馆4号馆的顺利开办与投入使用,标志着少体校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主管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使得少体校整体设施及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并在国内外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保证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领先,支部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并将学习“第一议题”贯穿全年主题党日及日常学习。打造“育英领航”党建品牌,建立“以体育人耀青春”志愿服务项目,成立少体校冠军宣讲团,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励志讲座共7次;围绕“育英领航”党建品牌建设,开展“党建引领选材筑梦”书记领办项目,开展反兴奋剂教育4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次(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越南老兵精神、参观毛主席故乡、参观蒋百里故居),与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袁花小学、仰山小学、王国维教育集团和马桥中心小学开展党建联建、共话融合5次,分别进行基地考察和招生选材工作。2、重视日常训练工作和后备人才选拔,今年我校共有重点项目(田径、举重、游泳、羽毛球、击剑、射击、射箭、赛艇)在训运动员453人,体教结合项目(足球、跆拳道、体操、乒乓球)在训运动员347人,重点项目共招收新生101人。本年度,我校在世界级比赛中荣获银牌3枚、铜牌1枚;在全国性赛事中,共夺得金牌9枚、银牌5.25枚、铜牌9.25枚;在省级赛事中,荣获金牌53枚、银牌54.25枚、铜牌45枚。在嘉兴举办的比赛中,海宁市体校项目团队共获奖牌236枚,其中金牌122枚,团体总分1924分。我校目前已有66名海宁籍运动员在更高级别的运动队中接受训练。今年,学校成功地向省级训练单位输送了7名运动员,另有26名运动员加入了嘉兴市队。随着洛杉矶奥运会选拔赛的临近,我校的裴鑫依、沈宇辰和戴雨格三位运动员目前入选国家集训队,并有8名运动员积极备战2025年全运会。共有11名学生考取大学,其中考取985、211、双一流大学共5人。3、随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周期的圆满结束,我校连续三次荣获“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荣誉称号。基于过去周期的成绩,我校已积极投身于2025-2028周期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创建工作。学校严格遵循基地建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持续加强日常训练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位教练员均在年初制定了详尽的全年训练计划,并将其细化至各个阶段、周次和课时,确保训练计划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同时,我校全面推行了训练常规管理网络电子化,以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4、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对黄湾(尖山新区)幼儿园、实幼集团中心园、海昌街道幼儿园、盐官镇中心幼儿园这四所幼儿园进行了跟踪测试,共对1263名3至6周岁的幼儿进行了体质评估;同时,派遣了180余人次前往袁花镇、黄湾镇、马桥街道、盐官镇、长安镇、许村镇、周王庙镇等12个街道乡镇,对20至69周岁的成人进行了体质测试,共计2924人。全年累计对3至69周岁的4187人进行了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4.9%。5、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来同射箭馆、观通赛艇基地和惟学击剑馆,体校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来同射箭馆、观通赛艇基地和惟学击剑馆,为浙大国际校区学生提供专业的体育知识指导,服务次数累计超过10次。此举旨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培育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弘扬体育精神。6、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静安全民健身中心的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选择,今年总产值193万元,共接待了4.5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培训人数约为1650人。2024年少体校共承接省级训练营4个共300余人,接待省内外外训队伍9次共280余人,嘉兴市赛事1个共160余人,海宁市赛事2个共500余人,后勤保障工作在不断地协调磨合过程中稳步提升。7、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根据单位人员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新校区自2024年1月26日启用后,对消防设备和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检测普查,并每月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处理低风险隐患12次,并成功排除了30余次安全隐患。同时,每月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邀请消防员现场教学,提升师生防火防汛应急能力。关注重点安全领域的管理,包括枪支弹药使用、训练安全、运动员住宿安全、用电安全、食堂用气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部分项目出现招生数量减少、招生困难的问题,这不仅是海宁体校存在的问题,也是大背景下全国体校都存在的问题。海宁少体校多年来试图通过体教融合的模式来破解问题,但目前缺乏创新性思维,这个是急需改善的问题。2、部分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严谨性和精细化,管理体制缺乏科学化。需要落实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员上,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3、项目布局还缺乏均衡化,许多项目只配备了一名专职教练员。还需在各学校设置训练点,充分利用各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以弥补教练员资源的不足,同时拓宽体育人才选拔的渠道。 |
四、下一步打算 | 继续提升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全民健身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典范。一是坚守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制度,确立各级员工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范;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排查力度,避免事故发生;制定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二是全面提升各项目竞技实力,要扎实做好2025年市运会的备战工作;要强化2026年省运会备战任务,重点监控重点运动员及在上级训练单位训练的运动员;要重视管理,积极推进2025-2028周期“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创建工作;要建立新的训练网络体系,对体校重点项目、社会布点项目、体教融合项目的布点进行重新规划;要与北京体育大学深化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基地三是增强场馆服务水准,提升静安全民健身中心的对外开放和运营管理,扩大射击馆对外开放的频次,持续打造海宁市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训中心。打造“育英领航”党建品牌,与学校合作,推动青少年体育建设,加强青少年体育培训,举办青少年体育活动。四是保证招生工作,通过全面覆盖、主动沟通、加强宣传、科学选材和完善招生流程等措施,少体校能够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3年11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2、202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633重点布局单位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