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海宁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心(海宁市应急管理数字与技术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谢志红 |
住所 | 浙江省海宁市文礼路3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0 | 期末数(万元) | 2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市应急管理公益性宣传教育和相关人员培训及能力考核等工作;承担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技术支撑,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研究灾害链的规律特征和关键环节,协助拟订科学应对处置方案;承担应急重点工程和避难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和技术保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日常运维工作,为应急数字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81MB1G50223A | 举办单位 | 海宁市应急管理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今年以来,宣教中心认真贯彻有关工作要求,结合补短攻坚行动纵深推进阶段的情况,聚焦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为核心,以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为目标,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策划完成“开工第一课”、“安全潮我看”、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抓好安全培训监管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聚焦广泛性,多方式抓实面上宣传。注重宣传内容通俗易懂。采用动画、动漫、快板等短视频创作方式,围绕电瓶车安全充电、火灾逃生、燃气安全知识等内容,将专业的安全生产知识进行科普转化,创作推出《“快口”说安全》系列短视频3期,并邀请全国知名快板人士进行公益宣传,累计观看量超15万人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注重宣传方式“屏频”联动。壮大宣传话题社会共鸣,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活动,在海宁市全城亮灯户外电子显示大屏、户外楼宇大屏、宣传栏、公交电视等载体,持续滚动播放“畅通生命通道”主题海报及公益宣传片,制作《关、逃、喊、报、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小火不怕,提拔握压》等科普动画视频3期,并广泛轮番播放。注重宣传渠道上下贯通。一方面,强化市镇纵向联动,联合市传媒中心、各镇、街道,持续优化《安全“潮”我看》栏目,以“宣传+活动”“执法+曝光”“经验+案例”等形式,打造安全品牌。另一方面,加强本地做法、案例等积极上送,全力推荐“海宁案例”“海宁做法”。截至9月29日,《“开工第一课”开讲浙江海宁12.5万人节后“充电补钙”》、《浙江省海宁市聘应急科普宣讲员》等11篇经验做法获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国家级媒体行业期刊刊发录用。省级以上媒体录用95篇,浙江省厅公众号录用9篇,嘉兴市级媒体录用205篇。制作“炽热当下我们等你平安归家”高温天气防范微博获中国应急管理部微博转发;制作“小火不怕,提拔握压”正确使用灭火器科普视频获浙江省应急厅官微转载。(二)聚焦生动性,多形式推动宣传入心。全市开展各类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呈现宣传多点开花、持续营造的浓厚局面。抓节点,推动宣传有效。紧盯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关键期,在全市开展“安全‘潮’我看——开工第一课”线上直播,逾2万家企业(单位)组织观看,超12.5万人在线学习。抓活动,推动宣传有感。组织承办2024年嘉兴市暨海宁市“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启动仪式当天,通过安全文艺汇演和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500余人参加;全市各镇(街道)同步开展咨询日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展台、发放宣传品、举办展览展示、有奖竞猜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月”主题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3万余份。抓参与,推动宣传走心。聚焦各个主体参与性,强化社会层面广泛参与,通过一把手话安全、安全专家主播一线讲、企业主示范讲、记者深度评论讲、一线员工(社区居民)大家谈等方式,推动向社会各层面全方位、普惠式地宣教各类安全知识,累计推出一把手话安全24期,企业安全管理亮点提优视频展播15期,记者安全时评18篇,企业员工话安全1期,社区居民话消防1期。(三)聚焦关键性,多路径提升队伍水平。建好宣讲团队伍。以各专委业务骨干,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救援队伍、公益组织中从事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骨干、专家组成的应急(安全)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五进”工作,全方位、普惠式地向公众宣教各类安全知识,累计开展应急(安全)宣讲430余场,接受宣教群众4万余人次,发放应急(安全)宣传资料32000余册,推送安全提示信息4万余条。夯实安全志愿者队伍。举办全市“潮安宁”志愿者应知应会知识培训班,逐级推进安全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安全志愿者队伍的安全素质、业务能力、应急知识,累计开展志愿者服务317场、参与28735人次。提升专业队伍能力。按照行业领域,分别组织开展工业社区安全管理人员工作部署会、应急管理系统能力提升培训、社区居民消防技能培训会等活动,累计参加学员超500人次。安全生产月期间,累计开展各类行业系统演练185场次,咨询宣讲208场次,专业培训56场次,集中宣传25场次,接受宣教5万余人次。(四)聚焦有效性,全流程强化培训监管。加快万名员工培训进度。明确每全市1.5万名规模以下企业员工培训人员名单,提前半年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截止5月23日,小微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关键岗位工作人员20176人次取得合格证书,完成嘉兴任务数的134.5%。提升三类人员培训广度。深入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通过优化考核指标,督促、引导安全培训机构通过加密服务频次、赴镇(街道)、企业开班等形式依法依规实施培训。截止6月28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线下培训完成61期培训班,培训人员5239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11期,培训人员1157人次;危化企业负责人、安管员、从业人员员培训5期,培训人员526人次。强化培训专项检查。抓好全生产培训专项整治,组织全市培训机构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标准解读视频会并对照要求自查,为下一阶段专项整治打下基础。督促培训机构完善"三项岗位人员"考务安排和考核发证工作,对培训考核监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考场纪律,确保安全培训考核。4月18日,嘉兴桐乡、海宁破获一起特大电商销售特种作业证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30名,查获假证11万张,查扣赃款1000余万。公安部陈思源副部长批示肯定;按照嘉兴市局部署严把四关深入推进特种作业操作证涉假治理工作,相关经验获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戴茂富批示肯定。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宣传报道氛围还不够浓。目前全市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宣传正向纵深推进,在宣传成效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点上宣传内容多、面上内容宣传少,动态新闻宣传多、做法成效宣传少,本级内容宣传多、上送典型报道不够多的情况。同时,在安全内容向社会公众普及上,还存在“漫灌式”的宣传,在对象的“精准性”、内容的“针对性”上还需要不断提升。二是安全教育进展还不均衡。截至6月28日,全市累计“三类人员”培训5853人次,完成全年任务数109%。但从各镇、街道情况看,工作推进情况仍存在差距。许村镇、周王庙镇超额完成培训任务,而部分镇、街道培训仍未完成全年任务数。同时,今年以来办理特种作业无证、假证案件46起,制假售假用假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现。未来,要强化发证部门、培训考试机构和用工企业的责任落实,坚决杜绝无证、假证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隐患。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是进一步浓厚宣传氛围。推动安全发展理念更加入心,做好2025年度安全生产“五进”工作和“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策划“开工第一课”“一线课堂话安全”“一线安全员吹哨”等特色活动,围绕重点内容集中开展全员培训教育活动;推动安全宣传机制更加健全,持续深化“安全“潮”我看”“安琪说安”“潮安宁志愿者”等品牌,扩展普及安全生产、消防常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救援技能的宣传面;推动安全宣教阵地更加坚实,发挥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阵地作用,加强公众互动性、参与度,提升安全宣传质量和水平。二是进一步扩大宣传成效。持续挖掘科室重点、特色工作,按年度目标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外宣工作。积极对接《中国应急管理报》、《浙江省安全生产杂志》、《劳动保护》等行业期刊,积极联络上级新闻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宣传层次。持续加强对面上特色工作的挖掘,进一步总结提炼具有海宁亮点特色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补短攻坚做法,向外展示更多海宁做法、海宁经验。三是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压实企业负责人主体责任,在重点环节落实宣传教育措施,引导企业把新招募员工列为重点安全培训对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充分运用好浙江省安全生产网络学院“十万员工大培训”系统,确保完成2025年度培训任务。全面提升企业负责人、安管员、特种作业(以下简称“三类人员”)安全技能水平,规上企业、限上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应训尽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开展涉爆粉尘、有限空间、高危仓储储罐、危化(化工)企业培训等专题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检查执法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把安全生产培训责任制度、计划制定落实情况和“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情况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并公开曝光,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从而提高企业开展安全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安全培训工作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