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市气象台

发布时间:2025-04-10 16:30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市气象台法定代表人杨堤益
住所  海宁市海洲街道长埭路345号
开办资金(万元)5.00经费来源经费自理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5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全市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各类城市生活、城市环境、火险气象等指数预报;负责全市农业、生态、旅游、交通、能源等专业气象服务工作;负责灾害性天气区域联防,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预报和适时指挥;负责气候变化监测诊断、气候预测、气候区划、气候评价、灾情收集上报,为政府决策服务的专题气候分析工作;负责为全市重大工程和社会活动气象保障预报、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承担气象服务性科研课题攻关、开发和气象影视制作、公众科普宣传,以及市委市政府对气象服务工作的其他任务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066906913R举办单位海宁市气象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海宁市气象台在党组和上级气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气象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理念,不断强化监测预报能力,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挑战。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今年以来,我市总体呈现出偏暖的趋势,多月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打破历史最高值,天气愈发表现出复杂性和极端性。冬季1至2月期间有两次明显寒潮过程,进入汛期后,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共经历7轮降雨集中期,6月9日我市入梅,降雨总体呈现北多南少、暴雨高度集中、极端性强等特点,斜桥、长安、许村等镇暴雨致灾强度强,影响重。7月4日出梅后,高温热浪无缝衔接,我市在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下,高温日53天,较常年异常偏多。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我市蔬菜长势和产量受到影响。9月中旬先后受13号台风“贝碧嘉”和14号“普拉桑”以及较强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市2024年持续性极端高温热浪基本宣告结束。10月下旬21号台风“康妮”与冷空气结合,给我市带来暴雨大暴雨过程,并成为1949年以来10月下旬以后影响我省最严重的台风。根据《海宁市气象事业十四五规划》内容稳步推进观测业务建设,完成了智能气象观测网的升级,通过接入组网拥有了覆盖全市的高密度、立体化观测网络,提高了气象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精度和效率。为更好地规范流程,海宁市气象台积极梳理和建立健全现有内部工作制度与对外联动机制,积极开展直通车式专业化气象服务:推进乡村振兴,利用影视广告位展现美好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产品,提升乡村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注入新活力;挖掘稻虾财富新密码,与斜桥镇新农村开展合作结对,气象指标库助力稻虾共养再上新台阶;与盐官度假景区和海宁市文旅体局等密切合作,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方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认识到,在气象监测预报的精准度、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与覆盖面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四、下一步打算实现气象数据共享和联合会商,提高对活动期间天气形势的把握能力,同时利用移动气象观测设备在活动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气象服务。进一步深化与农经局合作,依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求,制定更精细的气象服务方案。针对特色农业,开展专项气象服务。建立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提高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灾害对农作物影响的定量评估能力。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为精准灌溉和施肥提供指导。继续深化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海宁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保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