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海宁市海昌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姚伟东 |
住所 | 浙江省海宁市洛隆路2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44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6.79 | 期末数(万元) | 5.5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服务本街道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使成校所为社区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为广大农民及企业职工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菜单式”的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成为区域内成员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成人文化、体育、文艺等培训;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81692375611K | 举办单位 | 海宁市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海宁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学校严格依照章程开展工作。在管理架构上,依据章程明确决策层、管理层职责,保障分工清晰、运转有序。教学管理遵循章程规范,从课程设置到师资聘任,都严格把关。积极落实章程中的社会服务要求,开展各类培训与讲座,为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提升技能素养。定期自查自纠,确保章程条款有效执行,推动成校持续稳健发展。2.开展具体的业务活动情况(1)围绕品牌培育,创建老少共享社区劳动育人课堂祖孙共享成长的社区劳动育人课堂自2024年3月创建以来,以各类社区劳动活动为载体,以祖辈带领指导孙辈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为主要方式,包括日常家务劳动、农耕生产劳动、手工制作劳动、志愿服务劳动。着眼引领社区孩子确立劳动意识、强化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内化劳动精神、培育劳动品质、促进祖孙间情感交流。(2)优化老年教育服务,推进老年学校(学堂)办学质量着眼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在2024年年初就制定全年老年教育工作计划,街道老年学校依据老年人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健康养生、文化艺术、信息技术、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等,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老年教育课程指导老师,招募并培训老年教育志愿者,作为助教或活动组织者,协助老年教育工作,使老年人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全年开设8个老年教育长班。每个村社区老年学堂全年开办不少于1个老年教育长训班和5个短训班。引领村社区老年学堂推进建设老年学习共同体,目前,已创建“越剧学唱”、“健身可乐球”、“银龄合唱团”等老年学共体12个。各老年学共体从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品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强化自我管理,增强学共体成员的凝聚力。各老年学共体在核心成员的带领下,按照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各样、内容多元的老年教育活动。同时积极为学共体搭建“展示”平台,以村(社区)文化礼堂为展演舞台,组织举办各类学共体的展演活动,丰盈老年居民精神生活,发挥老年学共体的引领宣传作用,倡导文化养老理念,凝聚社区老年居民思想。(3)满足居民学习需求,扎实开展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将文化礼堂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场地、设施等资源,整合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如学校、运动场馆、各类科技、文化场域等。根据居民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内容。重点关注高素质农民、社区青少年学生、社区老年居民三类教育人群,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实践学习、老年教育及居民闲暇教育、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等。围绕传统节日、民俗、手工艺等,举办讲座、民俗文化、家庭教育等活动,引领社区居民了解并传承本地文化。结合辖区特色农业产业,在横山社区文化礼堂组织开展2期名优水产养殖培训班,参与学习培训的农民186人。加强与文化礼堂与社区学校、老年学堂等的相互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活动的持续开展。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覆盖全区(街)的优质老年教育场所,让更多的有学习能力和需求的老年人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积极开展符合老年人需求和兴趣的学习活动,开设丰富老年人生活、增进老年人健康的各种讲座和活动,满足老年居民健康养生、防诈反诈、美食制作等多种学习需求,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老年居民的生命质量,努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整合暑假“春泥计划”活动,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非遗传承、国学学习、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他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社区实际,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交通安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2024年海昌街道各村社区共开展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进文化礼堂156场,参加活动共8256人次。(4)着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农民农业生产与经营技能海昌成校着眼农民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农培申报项目,制定计划推进培训工作。针对我区街都是失土农民的实际情况,辖区内有着较多沼虾养殖户的实际,精心选择我区、街农村实用人才、农业专业技能的培训项目,最终确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为“海宁薪农匠——海昌街道乡村厨师技能培训”和“海宁薪农匠——海昌街道乡村农文旅生态共富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项目为“特色水产养殖培训”。根据申报的农培项目,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出台《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任务及计划》。召开区、街农民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要求各村、社区加大力度进行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各个培训班的招生组班工作。遴选各个农民素质培训班的上课教师,安排好农民素质培训的具体内容。做到培训有计划、有方案,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注重融合多元知识与实践操作:如“海宁薪农匠——海昌街道乡村厨师技能培训班”,讲师团队精心设计40课时课程,不仅涵盖花式蒸饺、小笼包等具体菜品制作的知识性内容,还融入科学饮食、营养配餐知识理论引领以及营养餐搭配实践操作,同时包含饮食保健、食疗养生等内容,传播健康生活理念,让培训内容更丰富实用。采用授课与参观实践融合模式:“海昌街道乡村农文旅生态共富培训”通过授课和参观实践相融合的方式,开设40课时形式多样的课程,探索“一村一品”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路径,避免纯理论教学的枯燥,增强实践与知识的关联性。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本年度,我区成人教育以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城镇化为核心,深化终身教育理念,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累计培育双证制高中毕业生184人,大专、本科招生59人、完成农业专项培训135人次、“两创”实用人才75人,技能培训取证267人,有效提升居民素质与就业能力。通过精准服务区域需求,推动科技兴农、创业富民助力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不完善。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区域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性的学习需求,课程开发丰富性有待完善。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充分寻求整合不同渠道的教育资源,用于我校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二)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不足,“一村一品”特色社区教育品牌创建尚未行程示范效应。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继续做好老少共享社区劳动育人课堂继续着眼引领社区孩子确立劳动意识、强化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内化劳动精神、培育劳动品质、促进祖孙间情感交流。(二)拓宽合作渠道我校将继续努力与周边企业、学校和社区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培训项目,共享教育资源,拓宽学员学习途径。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本单位于2024年11月接受海宁上通优必胜捐赠资助3万元,用于补助2024年秋入学的国家开放大学学员书本费,已补助31名学员,支出1.86万元,余1.14万元待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