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在尖山社区的一间宽敞教室里,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学员们身上。随着悠扬的音乐缓缓流淌,一群居民身姿矫健,整齐地挥舞着手中的柔力球拍。只见他们手腕轻转,小小的柔力球在球拍间流畅地滑动、跳跃,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学员们全神贯注,跟随老师的每一个示范动作,认真地调整步伐、变换姿势。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社区公益课的生动写照。 
在尖山社区,各类公益课程备受追捧,每次课程报名通道一开启,名额瞬间就被抢光,火爆程度令人惊叹。究竟为何这些公益课程如此受欢迎呢? 

走进尖山社区的公益课堂现场,便能找到答案。在花卉种植课上,老师正拿着一株百合幼苗,耐心地向围坐一圈的村民讲解种植要点:“大家注意,这个百合种子种下后,浇水不要太频繁,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就行。”村民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不时提出问题。 
尖山社区作为镇级拆迁安置点,是一个融合了七个村居民的大型社区,同时租住在此的新居民也不在少数。从尖山村搬迁过来的戴海琴报名参加了社区的花卉种植课程,她笑着分享道:“我每周都会参加社区的花卉种植课程,觉得挺好的。公益课程促进了社区交流,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尖山社区通过积极沟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在社区居民中挖掘出众多专业人才担任课程老师,从而为居民们开设了丰富多元的公益课堂。尖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郑映红表示:“我们这些课程的授课老师,都是从各个村里搬来的骨干人才,他们的到来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多元元素。” 

当下,柔力球已成为尖山社区的热门健身项目。为满足居民需求,开放时间从以往的晚上,新增了中午时段,为居民锻炼提供了更多便利。与柔力球同样受欢迎的,还有花卉种植课程。郑映红介绍道:“我们给居民发放了百合和牵牛的种子,鼓励他们种在自家房前,共同打造更美好的社区环境。”尖山社区的公益课程持续推陈出新,郑映红补充说:“去年我们在宁波参观时发现了桌上冰壶,学习之后,回来就开设了这门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学习新技能的平台,更在互动交流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截至目前,已有约四五百人参与其中。 黄湾社区邻里中心则与尖山成校携手合作开展公益课堂。特别为老年人开设了老年学堂,涵盖手机摄影、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等实用课程。 
每周二设定为便民服务日,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等贴心服务。周五下午的越剧欣赏与电影放映活动更是深受社区内老年人的喜爱。 
每周一下午及每周四晚上,还会准时开设瑜伽课,该课程已连续开设五年,由来自五丰村的严芬华授课,每年授课量达80多节。 
此外,每月还会举办1-2次学龄前幼儿活动,力求各项活动覆盖各个年龄段居民。授课老师均由辖区内党员、居民骨干等组成。黄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雪娟介绍:“我们的课程还在更新,感觉给居民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通过邻里中心,居民们逐渐熟悉起来,都爱来这里聊天,营造出了家的温馨氛围。下半年,我们还计划开设舞蹈课、八段锦、暑期课堂等。” 
社区公益课的蓬勃开展,已然成为村社融合发展的崭新纽带。居民们在共同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成功打破了以往的隔阂,有力促进了协同发展,在村社融合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乡村与社区生活注入了全新活力。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顾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