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和体重管理的风潮日趋火热 街边慢跑、室内撸铁、操场逐球…… 健康运动的场景几乎处处可见 其中羽毛球凭借普适性、趣味性 成为城乡居民的热门选择 前不久桃园村一座由闲置厂房改造而成的专业羽毛球场馆投入试运营 它以2500平方米体量、12片标准化场地 刷新海宁村级专项体育设施纪录 为乡村振兴中的文体空间再造提供了新思路 
打造全市规模最大的村级羽毛球场馆 走进桃园村羽毛球馆,专业运动气息扑面而来:地上铺设着专业级防滑脚垫,顶部高亮度led灯确保照明均匀无眩光,墙面吸音壁纸与休息区沙发凳的搭配,兼顾着运动体验与村庄和谐。现场既有挥拍扣杀的年轻人,也有带着孩童体验运动的家庭,试运营期间,这里的夜间预约持续火热。 
“以前,也有全民健身中心可以打球,但是场地有限需要抢先‘占位’。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在桃园广场上打羽毛球,但路灯照明对视力不太好,而且会受天气影响。”正在擦拭着球拍的村民李先生表示,他对新的场馆很满意,解决了以前的“痛点”,以后可以风雨无阻地和朋友们赛球了。 
该建筑前身是旧厂房,空间长期闲置,是村民的“临时羽毛球场”。去年这里更是迎来高光时刻——成为了省村晚的主舞台,这极大提升了桃园村的影响力,让大家看到了现代农村的繁荣景象。在那之后,如何借着这阵“东风”,把场地盘活成大家都爱来的“精神家园”?桃园村广泛听取村民呼声,统筹多方意见,最后投入十多万元综合改造,打造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村级羽毛球场馆。 
硬件上的高标准,与之配套的是软件上的“智慧化”。想要打羽毛球的群众,可提前预约锁定场次,系统会给出“入场码”,并根据预约情况提前5分钟启动照明,时间结束后则“自动熄灯”,这种“扫码+灯控”的机制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试运营期间,短短3天已吸引100多位羽毛球爱好者注册,夜间黄金时段利用率达90%以上,即使正式投运后,该馆的价格也比同类场馆更具价格优势。 桃园羽毛球场馆仍在不断完善中 “数字化的结合,可以让场地管理和服务变得更精准。”负责该羽毛球场馆运维的是桃园村的职业经理人凌辉,这位37岁的返乡青年是海宁斜桥人,拥有农业管理专业背景,先后涉足农场运营、连锁超市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如今正将互联网思维注入乡村文体空间运营。 “虽然行业有一定的跨度,但内在的逻辑是共通的,就是把各项资源串联起来,抓好细节跑通线上线下全流程,搭建起一个正向循环的生态系统。”凌辉表示,作为桃园村的职业经纪人,他专注于在乡村振兴和效率提升间取得平衡,既兼顾村民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场地的运维成本,这样才能让业态的生命力走得足够远。 
毗邻羽毛球馆的全民健身中心,目前也在智慧化升级中,后续可提供篮球场功能预约。随着人次卡系统与健身中心村民公约的落地,可一定程度解决免费开放场所的设备损耗难题。 
据了解,试运营期间,桃园羽毛球场馆还在不断完善细节,提升用户的运动体验,自动饮料贩卖机已于本周完成安装,休息区改造工程预计在本月启动,而接下来全镇的羽毛球大赛将成为该馆的亮相首秀。凌辉表示,有了场馆只是第一步,后续会把重心放到社群运营上,不断挖掘和沉淀忠实用户,增强“桃园体育”的品牌辐射力,同时结合青年夜校等资源,让运动成为桃园乡村流量的新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