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泥土香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建利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海宁市泥土香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建利参加表彰大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喜领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今年55岁的沈建利,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却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命运。受父辈影响,她在人生二次创业时回归到了土地,成为海宁市规模化种植槜李第一人。这位致富女能人,将槜李园、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线上线下销售风生水起,带着乡亲在乡村振兴路上一起往前奔。 一起来看她的劳动致富故事 ↓↓↓ 
果园里的好把式谷雨过后,树上的槜李拇指蛋大了,密密匝匝。一大早,沈建利叫来帮工,加紧将这茬新枝剪掉。修枝条,是园子里再普通不过的农活,可要做好也不易,从春天一直要持续到夏末。每年开春槜李爆花后,新芽就跟着冒出来,每隔20多天,她就得打一次,不然它们在树上疯长,和果子一起抢营养,头一年辛苦修好的枝就白费了。修一次枝,需要三四天,里面也藏着学问,只保留老枝顶部的一根条子,其余统统剪干净。 
“她可是女强人,样样活能干,我们修剪果树的手艺也是她教的。这10多年来,只要园子里忙,我们总归都要过来帮忙的,也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65岁的沈亚芬边剪边说,自打果园建成后,她和村里老姐妹就一直在这里干活,疏花疏果,剪枝施肥,个个都是好把式。濒危树种成了摇钱树2002年,沈建利转行创业,将目光投向了世世代代生活着的土地,可要种什么是一门学问。槜李是嘉兴珍稀特产,是浙江省唯一列入濒危抢救保护的果树品种,相传春秋时期种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曾被誉为“江南贡品”,可它演化到今天品种已经良莠不齐。为了选取一棵好槜李,沈建利煞费苦心,和丈夫几乎跑遍嘉兴山山水水,搜罗到当地的好苗子在自家地里培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在嘉兴市农科院的指导下,他们终于选出了满意的种苗,开始进行扩种。“这是一个古老品种,当时我们也是在嘉兴地区转了好几个圈,几十个品种挨家挨户弄过来,从中选育。从两三亩开始一步步扩大,然后再推广苗木。”沈建利回忆说。如今,她的槜李园30亩,亩产1300斤,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连续7年获嘉兴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这些年来,她还免费向全村1800多户村民赠送了5000多株槜李苗,手把手传授种植经,并带动袁花镇和周边县市海盐、平湖等地村民一起种槜李,面积达400多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户均收入2万多元。 
槜李成了村民致富的金果果,名不见经传的双丰村,一跃成为浙北槜李第一村。每到果子红熟时,嘬一口皮薄汁多、带一缕酒香的槜李,成了多少老饕们的心头好。母子一起当主播2015年,沈建利的儿子朱乔煜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当起青年创客,成了她的好帮手。2020年起,母子俩一起直播带货,将自己农庄的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后来又帮周边农户吆喝卖货,3年多来网上销售650多万元。 
“父母做农业将近30年了,小时候我就看着他们很辛苦,我大学里学市场营销,也懂得一些电商知识,就想着回来帮忙拓宽销路。”朱乔煜笑着说,再过个把月槜李就要上市了,他和母亲已经开始网上预售,之前他们的槜李卖到了北京、深圳,最远发到了新疆。 
“现在我们的品牌打出去了,回头客很多,老客户还会介绍新客户。”沈建利接过儿子的话头说,“不单我们自己家的卖出去了,有了网上直播后,乡亲们种的太秋甜杮、阳光玫瑰葡萄、红美人柑橘、无花果、小番茄、草莓等,很多品种都销售了出去。”江南槜李远嫁千里4月的泥土香庄园,空气里飘着甜丝丝的花香,香橼、月季、蔷薇花竞相绽放,偌大的果园,绿树成荫,鸡鸭成群。在大树底下,沈建利栽培起了大球盖菇,这样的生态种养模式,她也免费跟乡亲分享。这里还建成了省级农民田间学校、浙江四星级农家乐、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3年来培训农户上千人次。 
2023年起,沈建利还跨界参与山海协作,将亲手培育的200多株槜李,远嫁到了2000公里外的四川阿坝州黑水县。眼下,在色尔古镇,山项上积雪还未融化,可山谷里的农业科技园里绿意拱动,江南槜李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已经适应了雪域高原3000米海拔的生长环境,枝头上缀满了嫩果。“平日我们和沈大姐微信联系,将果树的视频发给她,遇到问题随时向她请教。这批果树,我们采用规范化种植示范,对坐果、产量、口感等进行综合评价,准备在全县推广种植。”黑水县农业农村水利和科技局农艺师段久富说。 
而早在2018年,沈建利还对接贵州省林业厅,在当地建起了50亩槜李园,助力农户增收。“我父辈手里就喜欢种桔子,家里房前屋后都是果树,所以我从小对土地就倍感亲切。我和老公搞家庭农场时,就起了‘泥土香'这个名字,我们所有产品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好的农产品它一定是很香的。”沈建利说,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西部地区,到处焕发着生机,她和乡亲也越来越有了奔头,把自己的产业越做越好。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董维刚 章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