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己的特色,才能跳出乡村旅游同质化的窠臼。”1973年出生的顾江林,就是凭着这样的理念,将自己的家乡尖山村——海宁的花果山,打造成了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近年来,村里旅游一下子火了,吸引来了远远近近的游客。 
大潮拍客 金金鱼 航拍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尖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顾江林成功入选。 
顾江林 “花果山”蝶变旅游网红村 5月8日,在黄湾镇大尖山景区,顾江林来到周末农场,一起商量在景区里新建一个水上运动乐园。农场主余海峰,酷爱摩托艇运动,4年前,大尖山景区的小西湖吸引了他,他来这里开办农场,生意一直不错,人多时一天的游客量突破了3000人。 “周六周日客人特别多,停车场上都是停满的。”余海峰开心地说,过了清明到现在,一拨拨游客出门踏青来景区玩,玩得可尽兴。 
顾江林(左)余海峰(右) 在景区里,游客可以尽享滑翔伞、水上摩托艇、动力冲浪板、露营、沙滩等运动休闲的乐趣。而在10年前,尖山村还是一个水果专业村,果园面积4500多亩,村里想发展旅游,顾江林就在特色上下功夫,提出了运动这个主题,一下子活了整盘棋。2017年以来,村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引入优质项目,增加新场景新业态,一举成为海宁市首个由村级建成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卡吸氧。 
大潮拍客 金金鱼 航拍 “现在游客来我们大尖山,可以体验滑翔伞运动、水上运动,带孩子的话到儿童乐园玩,如果是爬山爱好者,可以徒步登上我们的大尖山。”顾江林俨然是村里的旅游代言人,他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 
大潮拍客 金金鱼 航拍 在尖山村,“花果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上山下的果香飘出了山湾。眼下杨梅和桔子都已经坐果,园子里的枇杷变黄,再过十来天就要上市了。村民阮爱月住在阮家场,种植了15亩果园,和周围人家一样,到了水果成熟时节,游客上门来采摘。“家家户户种水果,村里还有合作社,反正自己家的都不愁卖,杭州的、上海的、苏州的和其他地方的游客都赶过来,特别的多。”她在桔园里和老姐妹们边干活边说。 
村里还成立了小山圩果蔬专业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农户土地入股分红”模式,每亩收益6500元,村里的民宿、农家乐也发展了起来,成功打造出了集休闲、运动、采摘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实现了“海陆空”多点开花。 2018年以来,全村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创收7500万多元。“这些年做下来,我的体会就是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才有持续力。”顾江林感慨地说,围绕“运动休闲旅游基地”这个主题,大尖山景区将继续引进更多的项目,加快陆地水上运动乐园建设,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也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美好。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董维刚 张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