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汇集长三角众多半导体企业的装备及材料博览会,一场面对面的强链补链延链对接会……近日,浙江省首届半导体领域博览会——2025中国浙江(海宁)半导体装备及材料博览会,以及2025年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之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产业链专场在海宁举行。 
期间,最新一批省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启动建设,海宁入选核心区,杭州钱塘区等入选协同区。此前,海宁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产业集群还入选了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宁将如何把握机遇,助力区域合力协同发展,推动浙产芯片“强筋壮骨”? 位于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的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基地内,米粒大的高端射频滤波器芯片正源源不断下线。小到手机,大到低轨卫星,高质量通讯都离不开它。在这一细分领域,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的出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从原材料开始一直到成品,大概要做到一两百道工序,才能够完成这个器件的生产和制造。”企业负责人沈瞿欢说。 半导体产业是海宁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像天通瑞宏这样的半导体企业,已集聚了100多家,年产值超200亿元,在半导体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培育了一批领军企业。例如,总部位于海宁的芯盟科技,研发出了全球首款三维异构AI芯片,此外,还有众凌科技精密金属掩膜版、天通铌酸锂晶片,拓荆键科晶圆键合设备等多项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卡脖子问题。 瞄准半导体材料产业错位发展,海宁半导体产业已形成良好生态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显示度不断提升。但沈瞿欢算了一笔账,即便是工艺成熟的滤波器,目前也需要上下游200多家企业合作,本地配套企业只占到5%左右。“核心的材料,包括一些核心零部件,包括光刻胶、坩埚等,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国外的一些产品。” 在此次博览会上,沈瞿欢找到了答案。杭州幄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攻用新材料制造芯片生产的关键部件,石墨坩埚是其主要产品之一,随杭州钱塘区组团参展。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研发国产高纯度石墨坩埚。 钱塘区与海宁仅一江之隔,同步入选了省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区,集成电路制造是其强项。这正好与海宁的半导体产业形成了上下游的互补。杭州钱塘芯谷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魏旻表示,“我们的芯片制造,在全省比重占到四分之一,特别是功率器件板块,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钱塘跟海宁很近,可以取长补短。” 对于这样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海宁市经信局副局长姚晓东同样乐见其成。“设备、材料可以供给核心区、协同区,开展一些产业链上的配套合作,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他说。 为了促进两地集成电路企业开展常态化合作,海宁和钱塘区正在谋划跨区域合作,计划从金融、空间、新型配套设施等方面支持两地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有意向在两地互设工厂,优化区域间产业链资源配置。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一定要打破区域的限制。”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丁勇表示,要在省内、长三角、全国范围内,乃至在国际上广泛寻找合作的通道,锻造浙江在特色领域里面的长板。 聚链成群,聚群成势。2023年起,浙江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415X”产业集群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不仅是海宁和钱塘,目前,浙江已形成杭州滨江设计与富阳特色工艺,绍兴越城制造与上虞关键材料等集成电路跨区域协作的态势,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规上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达649.3亿元,同比增速17.6%,力争全年营收突破3000亿元。 浙江卫视记者丨孙汉辰 金超 唐建翎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林佳冰 沈名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