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海宁市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三十条

发布时间:2025-05-15 18:22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5月18日嘉兴人才日来临之际

中共海宁市委组织部

共青团海宁市委

海宁市人力社保局

印发了

《海宁市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三十条》

的通知

对符合条件的青年

给予生活补贴、就业补贴

交通补贴、购房补贴等

一起来看具体措施

海宁市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三十条

为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更有利于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体制机制,加快集聚各类青年人才来海宁创业就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制定如下措施。

一、岗位资源充分释放

1.强化青年人才就业岗位供给,每年组织开展“英才聚潮城”高层次人才招聘、高校专场招聘、海宁大学生专项招聘会等40场次以上,提供优质岗位25000个以上。

2.每年面向高校见习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300个以上,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模拟就业岗位400个以上。

3.用好“海宁市人才网”等网络就业平台,实现全市优质就业、实习岗位“一网通查”。

二、求职补贴全面享受

4.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5万元生活补贴和最高3万元就业补贴,对海宁本地高校的毕业生额外给予5000元生活补贴。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给予5000元工作补贴。

5.给予受邀来海宁参加人才交流活动的高校大学生及带队人员最高1万元交通补贴;给予受邀来海宁参加创业创新活动的青年人才最高1.5万元交通补贴。

6.提升青年人才驿站服务效能,为来海宁求职的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提供单次最长7天(晚)、一年累计最长14天(晚)的免费住宿。

三、创业激励精准赋能

7.对来海宁创业且毕业五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贴息补助、社保补助、创业场地租金补助。

8.对经认定的“青年小店”给予3000-5000元焕新基金支持和创业指导,并提供优惠利率创业贷款。

9.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四、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10.对企业在职青年大学生参加学历继续教育、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给予最高5万元晋升补贴。

11.对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特定青年人才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或培训补贴。

12.邀请行业专家等担任青年人才创业导师,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开展在职青年专项技能培训、比武,指导青年职业能力提升。

五、人才评定不拘一格

13.开通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和在企业工作满2年(事业单位满3年)的硕士,可初定中级职称;博士后出站人员,可认定副高职称。

14.鼓励青年人才参评“潮乡特支人才”,破除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评价标准,完善“企业认定、行业认可、政府认账”的实用型人才评价体系。

15.畅通向上推荐渠道,择优推报优秀青年人才参评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六、无忧安居全力保障

16.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实习见习人员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并最高可享6折优惠。

17.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给予10-120万元购房补贴。

18.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享受公积金贷款限额上调等公积金优待政策。

七、品质生活提档升级

19.聚焦青年公共艺术文化、体育等需求,加快打造“青春潮城”,提升青年发展型社区建设,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20.设立“青年畅享卡”,青年人才领取后可到指定的青年友好商家或旅游景点享受专属折扣或优惠套餐。

21.全域建设青年夜校,开设职业发展、文化艺术、社会融入等特色课程300门以上,为青年人才提供丰富业余生活及自我充电的平台。

八、幸福关爱用心用情

22.定期举办“青春专线”“集体婚礼”等主题活动,深化“潮遇”交友平台研发,为青年人才婚恋交友搭建平台。

23.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优先保障子女入学。

24.依托爱心暑托、家门口青少年宫等社会公共服务,为青年人才子女提供公益托育保障。

九、综合服务高效便捷

25.设立“12355”青年人才服务专线,实现青年人才诉求“接诉即办”。

26.对通过认证的青年人才发放“人才码”,一码覆盖30余项政务、双创、生活等场景服务事项及300余项交通出行、图书借阅、餐饮住宿等应用场景。

27.拓展潮城英才之家人才服务综合体建设,实现涉青年人才各类高频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十、学子“归潮”倾心助力

28.设立“优秀学子奖学金”,引导和支持重点高校优秀学子毕业后回海宁工作。

29.建立海宁在外学子联络站,聘请大学生“引才大使”组建骨干联络小组,保持在外大学生信息对接,引导海宁籍学子回乡就业创业。

30.开展“嘉燕归巢”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组织海宁学子赴海宁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家面对面,了解家乡就业形势。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