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鸿海养殖:为“澳龙”创制优质“基因芯片”

发布时间:2025-05-15 18:27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走进斜桥镇祝东村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所在地,眼下正值繁忙的虾苗育种旺季。“以前我们只管养活,现在我们要选育优秀的基因组,让我们的澳龙抱卵更多,产量更大,品质更好。”说起澳龙养殖,他有不少的经验之谈。

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豪杰

殊不知,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从300㎡小车间到6000㎡智能化繁育车间,从1个人到8人专家团队,钱豪杰走过了18个春秋。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宁人,我们身上有一种潮的奔性,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初心。”对于如何理解“海商”,他的回答简单又有力量。

“门外汉”修炼成“土专家”

澳龙本名“红螯螯虾”,因为从澳洲引进,所以被称为“澳龙”。其实对于海宁人来说,澳龙并不算新鲜物种,这也得益于钱豪杰,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他“老钱”。

2006年时,钱豪杰无意中接触到了澳洲淡水龙虾,并被它霸气的外表吸引。当时澳洲淡水龙虾正处于培育期,还没有大规模养殖,但他十分看好这个市场。就这样,在2007年时,他和朋友合办了鸿海养殖基地,共养殖了50亩澳龙。

第一年,他选择引入苗种养殖,结果虾苗未能长成,全军覆没。第二年,好不容易把虾苗养大了,可市场却无人问津,等到冬天把虾塘水抽干,发现因为大降温,虾都冻死了。就这样,连续亏了几年后,其余几位股东纷纷退出,只留下了钱豪杰一人。

如何破解虾苗存活率低难题,钱豪杰想到了亲自育苗。“澳龙的繁殖难度特别大,虾苗在繁育过程中十分脆弱,稍微有一个细节不注意就会‘全军覆没’,比如一旦发病,虾苗几天内就会全部死掉。”摸着石子过河的他并不死心,他翻阅各种资料,一门心思钻研技术。

技术学到家后,钱豪杰当机立断办起了虾苗厂,投入30多万元,建造了300㎡的育苗大棚,购买种虾开始育苗。他经常在育苗大棚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观察虾苗的习性,把握好繁殖的每一道程序。

有段时间,他天天窝在棚里观察虾,睡觉也在棚里,翻阅各种资料,请教各路专家,摸透了虾的习性,愣是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逼成了“土专家”。

2011年,钱豪杰尝到了澳龙养殖带来的甜头。“斜桥祝东村成功繁育澳龙”的消息一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学习,并把鸿海养殖的技术带了回去。如今,钱豪杰的合作伙伴遍布全国,近的江苏、福建,远的陕西、广东,全国已经有16家合作的繁育基地。

“稻虾共作”打开共富密码

“这是抱卵种虾专门的‘产房’,每只种虾腹部有六七百个卵子,每个卵子可以孕育一尾虾苗。别看它们个头小,黑黢黢的,但是在市面上的存活率是非常高的。”走进智能化育苗车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钱豪杰早已习惯。“其他地方种虾的抱卵率可能在30%左右,最好的也在50%,但我们一般能达到80%。”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

之前,钱豪杰的主要精力是攻克养殖、育种方面的技术难题;现在,鸿海养殖基地已经打通了澳龙从育苗到成品虾的全产业链,成为红螯螯虾全国最大的育苗企业和商品虾产销基地。

“曾经不少客人跟我说龙虾好养,臭水沟里都能寻到,其实不然。澳龙对水质要求很高,水质必须达到二类水的标准,同时,水温又以23℃至29℃之间为最佳。”钱豪杰表示。

为此,钱豪杰还对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他们按规定对澳龙实行24小时监控,观察澳龙的生长习性,慢慢带领团队摸索出更多养殖经验。

每年3月,1厘米的小虾苗就可以出塘,放养到外塘,经过4个月的生长,最快7月底可以上市。浙江夏季温度会超过35℃,水体温度超过34℃,澳洲淡水龙虾会停止生长,所以水面上都会种些浮水植物遮阴。

基于这样的习性,钱豪杰的“稻虾共作”项目在斜桥镇开始试水并推广。依托“红链共富”稻田养殖红螯螯虾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回收成虾,解决养殖户的销售难题,拓宽产业发展渠道。2022年,斜桥镇新农村“稻虾共作”基地被评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该模式被列入全省十大稻渔种养模式典型案例。目前,斜桥镇“稻虾共作”推广面积近3000亩,累计为农户提供优质苗种450万尾,销售商品虾40多万斤。

放眼海宁多个乡村,稻田与虾塘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感受乡村美景。“稻虾共作”不仅促进了龙虾销售,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就业。

“这几年,澳龙销量渐渐起来了,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开始尝试用澳龙,现在我们海宁澳龙的产值在1700万元/年,全国的产值超过1.5亿元。”钱豪杰分享说。

全国率先开启“基因组选育”

在公司大厅里,挂着钱豪杰养澳龙的点滴瞬间,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多了很多白发,但他似乎从未有过停下的念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做好上游企业的苗种质量,让大家的效益更好。”钱豪杰说的苗种质量,始于2019年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通过群体选育方式,培育出了“科鸿一号”澳龙。

种业就是农业的“芯片”,为了培育出更优质的澳龙品种,不久前,省农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育种专家团队进驻鸿海养殖基地,开启“基因组选育”方式,为澳龙高繁殖力新品系选育。

“从2019年开展群体性选育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基因组选择性育种,这在全国范围也是率先开展的,计划2027年完成。”看着自己的“虾宝宝”,钱豪杰感慨万千,“通过基因组选择育种,我们就能选出生长更优质的虾,这样我们的澳龙推广将更上一层楼,也让更多人看到农业的广阔天地。”

有了技术,钱豪杰又慢慢从农田走向校园,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上课,今年还被一所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回首18载,对于农业的那份初心,钱豪杰从未动摇过。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俞旻星 谢君 高弘宇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