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忙起来只能随便对付一口,现在有了专属优惠,不仅吃得实惠,还能省下不少钱!”5月12日下午,饿了么骑手张师傅结束午高峰配送后,来到海宁中心菜场,凭借新就业群体优惠券购买到了评价优质的生鲜食材。他笑着算了一笔账:“每天省下十几元,一个月就是几百元,对我们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据了解,张师傅口中的福利来源于硖石街道联合菜场推出的一系列优惠买菜活动。“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新就业群体普遍面临工作强度大、用餐不规律、生活成本高等问题。”硖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丹介绍。为此,硖石街道积极协调辖区商业资源,与中心菜场达成合作。 
陈丹告诉记者,5月份,硖石街道在线上为新就业群体发放优惠券,涵盖蔬菜、肉类等多个品类。并在爱心摊位挂上统一的标识牌,推出面向新就业群体买菜85折的专属优惠政策。同时,菜场内还设立了配备座椅、饮水机、充电设备的暖“新”驿站,让奔波在外的服务者能有个歇脚的地方。 这是硖石街道“舌尖上的关怀”行动的一个缩影。中午12点半,风和丽苑社区食堂内饭菜飘香。“以前忙起来就随便对付,现在能吃上实惠可口的饭菜,感觉特别暖心。”一位正在用餐的外卖小哥笑着说,自己仅花费12元就享用到了一份原价16元的午餐套餐。 为了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痛点,硖石街道整合西山、风和丽苑、竦秀、鸿城康养怡乐餐厅等社区食堂和社会餐饮机构,推出“暖新餐”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可以享受多重优惠。食堂内不仅环境整洁,菜品还丰富多样,荤素搭配合理,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硖石街道的“暖新”服务远不止于“吃”。今年以来,硖石街道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构建“需求导向-服务赋能-项目驱动”三维服务体系,通过精准服务、全周期关爱和特色品牌打造,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有力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稳步健康发展。 针对新就业群体停车难、休息难等问题,硖石街道根据人民广场商圈、南关厢街区、紫微大厦、居民小区等不同区位特点,分类打造“商圈型”“文化型”“楼宇型”驿站11个,配备应急药箱、书籍借阅等10余项特色服务,日均服务超50人次。同时在辖区内划设一批“小哥专用停车位”,设置“骑手便捷通道”,绘制“新就业群体友好服务地图”,为骑手送餐取餐“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硖石街道整合多方资源,全力构建爱“新”生态圈,以“四季守护”传递城市温度,打造全周期关爱生态:春季组织中医义诊,夏季发放防暑物资,秋季开设技能培训,冬季送上保暖用品。截至目前,已开展特色服务36场,惠及2000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硖石成校专门开设短视频制作、电商运营等“订单式”课程,帮助新就业群体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硖石街道以“西山经验”为示范引领,通过项目化方式推进服务升级。石路社区党支部发起“一平米行动”,联动辖区商户为骑手提供免费饮水、应急充电等微型服务;新华社区党委建立“线上+线下”双轨交流机制,线上开设“骑士之声”微信群,实时收集意见建议,线下举办“新就业群体恳谈会”,累计解决换电柜增设、子女暑期看护等实际问题13个;鸿城物业党支部发布新就业群体友好倡议书,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新就业群体服务专项培训,在服务与保障中凝聚“新”力量,增添“新”活力。 “从买菜优惠到技能培训,我们最终是想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城市‘摆渡人’在这座城市生活得开心,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硖石街道党建办主任查含笑表示,未来,硖石街道还将继续拓展服务内容,探索更多惠及新就业群体的保障措施,让他们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杨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