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的钱塘江畔 丁桥镇海潮村第三届邻里活动节 在纯白色的“深蓝计划·礼堂” 热闹启幕 
与此前的邻里活动节不同的是,今年特别增加了一场以“潮起海宁,相约礼堂”为主题的村宴。江风裹着咖啡香与人们的欢笑声,600余名海潮村村民、游客与返乡青年齐聚这座网红打卡点,围桌而坐,品味特色佳肴、共叙邻里情谊。而这正是“深蓝计划·礼堂”运营一周年来给予海潮村民的用心回馈。 
一大早,负责此次村宴的乡厨们便已忙碌地准备着大家的菜肴。“今天的村宴别看摆了50多桌,但为了节俭办宴,我们把成本控制在了880元一桌,且每一道菜都是‘硬货’!”主厨陈奇手持菜单,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场“精打细算”的村宴。作为海宁市乡厨协会副会长,这次的村宴中,他带领团队将海宁缸肉、海宁三鲜、潮城宴球等本土经典菜与安吉毛笋干烧肉、咸笃鲜等异地风味巧妙融合,既保留传统滋味,又注入创意巧思。 
△陈奇 
除了忙碌的乡厨们,很多村民志愿者也一大早地赶了过来,他们自发地来帮忙洗菜、搬桌子等。村民沈惠敏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村里每年一次的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周末家里没啥事,那肯定是要来为大家分担点,平时乡亲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也都是常态了。” 据了解,为了响应光盘行动,海潮村的工作人员还非常贴心地为每桌标配了可降解的打包盒,宴后剩余的菜肴,村民们届时可以打包带回家,继续与家人分享。村党委书记钱锋表示,村宴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聚餐,更是文明新风的实践课堂。 
上午10点多,迫不及待的村民和游客们便陆陆续续开始签到。对于摆在时尚网红建筑里的村宴,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 
在简短的邻里活动节开幕式后,“潮起海宁”村宴在邻里间的欢声笑语中正式开始了。只见宴席中,老中青混搭着肩并肩坐着,大家伙儿边吃边聊,同时还时不时地为台上丰富的节目表演送上掌声与喝彩。 


作为此次村宴的“明星搭档”,深蓝计划·礼堂自去年亮相以来,凭借纯白尖顶建筑与毗邻钱塘江的绝佳打卡机位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的目光,长期霸屏各类社交平台。 
透过朋友圈中一张张时尚新潮的打卡照片,这座由安吉“90后”青年主理人程铄钦团队与海潮村共同打造的网红地标,也同样走出了一条青年入乡筑梦、赋能乡村的共富新路。礼堂仅运营一年来,就得到了10余万游客的青睐,营收更是超过了200万元。按照“租金保底+营业额分成”的合作模式,项目除了每年给海潮村集体经济带来80万元的租金收入外,还有额外25%营业额的分红作为给全村村民的回馈。 
△程铄钦 程铄钦告诉记者,深蓝计划·礼堂主打“乡村理想生活圈,有趣青年in乡村”,运营一年来,不仅得到了镇村两级的大力帮助,同时年轻化的运营团队和创新模式,也为海潮村注入了更多的产业活力和青春力量。未来,这里还将引入江景民宿等新业态,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魅力。 “这个漂亮的礼堂从去年建成后,咱们村里无论男女老少,在茶余饭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沿着草坪散散步。优雅的环境,也给我们海潮村带来全新的面貌。在这里走走,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多。”宴席上,村民吴利华笑着与记者交谈着。 
欢声笑语的村宴过后,邻里活动节的趣味项目正式拉开序幕。“和前两届一样,今年我们依旧把村民们以网格为单位分成4组,挑选的趣味项目也都是团体参与的,目的就是要增强邻里之间的默契度、凝聚力。”负责此次邻里节筹备的志愿者陈水红说道。 
在礼堂的户外草坪上,首先上演的便是每一届活动的“经典保留项目”——拔河比赛。现场哨声一起,两支队伍的人们便迅速紧攥麻绳、扎稳马步,齐声呐喊着奋力拉着手中的粗绳,而村里的老人与孩子们则在一边加油喝彩、挥臂跺脚助威呐喊。 

除了拔河比赛,下午的礼堂里,还接连上演了“疯狂毛毛虫”、“四平八稳”、“摸石头过河”和“挑大米”等趣味运动。邻里间和谐共融的气氛随着一个接一个活动的展开而逐渐达到高潮。 潮水奔涌向前,乡村也要“赶潮”。这个周末,钱塘江潮声阵阵,与海潮村的邻里生活节交织成韵。当崇尚节俭、邻里和谐的文明新风拂过江畔的深蓝礼堂,海潮村正以农文旅融合为桨,驶向乡村振兴的更蓝海域。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杨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