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工坊激活一方经济。在海宁,共富工坊遍地开花,正通过党建联建,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术到人,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 
近日,长安镇“春泥花植”共富工坊里热浪滚滚,68岁的陈美玉手持喷枪,忙着给鲜花绿植“解渴”。“在这里干活,每个月可以拿4000多元,很满意!” 与陈美玉一般,52岁的李叶锋也为能在工坊工作而感到满足。“一来,这里离家只有三四公里,很近。二来,我平时也喜欢摆弄花草。”李叶锋告诉记者。 陈美玉和李叶锋都是周边村农户,在“春泥花植”共富工坊实现“家门口”就业。“这样的员工,我们现在有33位,平均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海宁春泥花植园艺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唐建东介绍,自2023年成立共富工坊以来,春泥花植突出党建引领、村企联建,充分吸纳周边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春泥花植”共富工坊是全市190家共富工坊的缩影。目前,我市12个镇街已实现共富工坊建设全覆盖,共吸纳就业人数1.1万余人,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1800余人。 全市共富工坊矩阵已经成型,如何让“小工坊”真正发挥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建联建机制为牵引,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力量,奋力推动共富工坊迭代升级。 以长安镇为例,该镇在嘉兴范围内率先建立镇级共富工坊综合服务中心,锚定“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目标,“一站式”服务镇域内21家共富工坊,为其注入组织合力、运行动力、服务效力、生态活力。 “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在用工招聘、产品展销等方面为工坊提供多样化服务,比如红色代办、党员公益、意外保险、技能培训、就近咨询等。”长安镇共富工坊服务中心负责人苏琼表示。 共富工坊的各类诉求也在服务中心得到回应。当天,一场关于养老和医保的知识培训在长安镇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举行,30多名与会人员中有半数是共富工坊负责人。他们纷纷表示,这场培训为工坊规范处理相关事项送来“及时雨”。 服务中心同样面向从业人员服务发力。“我们每月都会向工坊征集用工需求,并发布在上线小程序,求职人员可以直接在线上与工坊负责人联系对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苏琼说道。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凌姝燕 章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