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段路,施工队马上要进场了。”7月9日上午,黄湾镇五丰村党委书记凌丹华指着文化礼堂后方一条从菩提寺路到菩提寺的石子路说道,“是我们村的爱乡人士徐浩主动出资的,这是他第二次为村里修路了。” 
捐资修路暖人心 今年43岁的徐浩是土生土长的五丰村人,身为企业家,他钻研技术在国内创出一片天,身为五丰人,他身体力行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在黄湾镇安仁路的一处产业园内,记者见到了浙江博氏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浩,提起修路这件事,他摆了摆手,“这条小路经常被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冲刷,坑坑洼洼,年纪大的村民进出不方便。力所能及修一下,真没什么特别的。” 
当天,他正和夏国森在一起讨论新厂房的搬迁计划。博氏目前约有员工200人,近一半是黄湾本地人,其中不少是跟夏国森一样的五丰村人。“刚进厂时我就是个印刷工,跟着徐总一步步学技术,这十年收获了不少。”如今已是厂长的夏国森笑着说。 随着这些年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徐浩不仅带动本村及周边数十名村民就业,更手把手传授技能,成为大家信赖的“老大哥”。 
这份乡土情怀,源于徐浩对五丰村的深厚眷恋。他在徐家邦岸长大,屋后的菩提寺山承载着童年奔跑的足迹,穿过田野上山嬉戏的记忆至今鲜活。“这里的村风淳朴,邻里互帮互助,我的根扎在这里。”徐浩说,正是家乡人的善良与热情,让他始终牵挂这片土地。 这份牵挂化作一次次实际行动—— 两年前的一个梅雨季,徐家邦岸村民去往田地劳动的泥巴路泥泞难行,得知这一情况后,徐浩第一时间赶到村委会,主动提出:“这条路我来修!”当即捐出3万元爱心款修建了这条约百米长的水泥路。如今,村民们骑着三轮车畅快运送农资时总忍不住称赞几句。 
2019年村志编修时,他主动认捐5万元发行出版经费,逢年过节慰问孤寡老人、带领企业党员走访困难家庭……“这些年,徐浩累计捐款捐物超30万元,惠及村民数百人。”凌丹华说。 创新攻坚有拼劲 在黄湾镇的仙侠路上,一片崭新的白色厂房拔地而起,这里便是博氏刚刚竣工的新厂区。新厂区不仅空间扩容,更承载着企业升级的信心——在现有20条智能产线的基础上,再新增6条产线,进一步释放产能。而这份底气,源于徐浩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我管研发。”徐浩说道,企业多项发明专利均出自其手。十几年前的墙纸市场,花色繁多、工艺成熟,刚进入PVC装饰膜行业的徐浩发现,PVC装饰膜虽具备耐用等优势,却在图案丰富程度上存在短板。 于是他决定“发明一台机器”,可以生产媲美墙纸逼真花型的PVC装饰膜。 此后的一年里,徐浩历经无数次设备调试与工艺改良,通过降低膜的厚度以提升柔韧性,紧接着又攻克了规模化生产难题,终于研发出专用生产线,为企业赢得稳定订单。而这项“一种PVC墙纸的加工工艺及其生产线”发明专利也顺利拿下。 深耕主业谋创新,这些年,企业已经投入超3000万元用于研发,所有产品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自主配比环保型水性油墨配方,平整度高、韧性好、耐高温,属于工业‘六基’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徐浩信心满满。 
如今,博氏凭借自身的核心技术,已构建起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有大理石纹、木纹、纯色类、功能膜等十余种产品,涵盖约2000个款式,主攻国内市场,广泛应用于酒店、家装等领域的板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品不仅品质稳定,还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哪怕是气候复杂的全球其他国家地区也能适配。正因如此,博氏产品逐步叩开国际市场大门,远销东欧、中东、非洲、南美等多地。 眼下,新厂区搬迁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最近开始搬了,陆陆续续一边搬一边生产,预计年底可以完成全部搬迁工作。”徐浩言语间满是期待。企业近年始终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订单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年产值增速稳定在10%左右,新厂区的全面投用将为企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俞伟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