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汗水农业→智慧农业,上半年,海宁一产用电量同比增长34.71%

发布时间:2025-07-12 09:19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全面投用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基地里温控系统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段时间,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海宁金扬现代化养殖共富基地全面了解用电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中对电力的需求预期,并对基地内用电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用电设施全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海宁金扬现代化养殖共富基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可视化监控平台和自动化环控设备,实现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参数的精准调控,并借助物联网通讯技术,养殖场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全面投用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基地里温控系统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地负责人赖柏松表示。

记者从国网海宁供电公司了解到,上半年,海宁一产用电量同比增长34.71%。“靠天吃饭”的一产农业为何会实现用电量激增?最直接的原因是现代化设备在农业领域的运用。

走进黄湾镇光禾智谷农业科技产业园里,两组制冷机组正在运行,冷却泵、冷冻泵、冷却塔以及分水器、集水器等设备,源源不断地将冷气输送进入智能玻璃温室,让基地里的小番茄住上了“空调房”。

“我们通过制冷机组和湿帘来降温,达到控制温度的效果。白天将温度控制在30℃以内,晚上降到18℃左右,有了昼夜温差,小番茄才会更甜一些。”浙江光禾智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助理王歆晨说。

而在海宁马桥万亩方未来农场,50余台套传感器和智能装备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时捕捉光照、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AI模型与DeepSeek系统的深度链接,农场管理者轻点手机即可完成耕作的科学化调度。这种“数字农田”模式不仅让农作物产量提升15%,也对电力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半年,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样成为海宁一产电力消耗的新增长点。全市13支专业飞行队搭载的智能化无人机,单次农药喷洒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而无人机充电、数据传输的电力需求,推动了植保环节用电量的快速增加。

鸿海养殖有限公司通过24小时数字化环境智能控制,使虾苗孵化率提升50%;浙江群大畜牧养殖蛋业分公司配备三大智能系统,实现喂料、温控、分拣全自动化……海宁正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进农业生产各环节向智慧化转型,不断实现现代化农业新图景。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推广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是一产用电增速明显的重要原因。”嘉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教授孙俊成表示。

有别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从灌溉到施肥均需要用电,面对海宁现代农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持续提高的用电品质要求,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通过搭建专线、提供定制化供电方案、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业企业等形式,为智慧农业落地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力既是生产要素,更是创新载体。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农业数字化工厂6家,培育农业数字化示范基地26个,引进亿元以上智慧农业项目2个。海宁一产的34.71%用电量增速背后,是海宁持续以数字化为笔,既守住“菜篮子”“米袋子”的稳供底线,又通过精准管控提升农产品品质与效益,不断书写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跨越进阶之路。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周志伟 胡晓琳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