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真正实现全年无休!海宁这里智能化养蚕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5-07-14 17:46 信息来源: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字体:[ ]

进入7月

各地“热度”持续加码

周王庙镇小云龙蚕桑乐园的蚕宝宝们

却在凉爽的空调房里

安然进食、优雅吐丝

让我们一起

探索这里的“清凉密码”

↓↓↓

近日,记者走进小云龙蚕桑乐园的智能化养蚕房,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们正在恒温恒湿的空调房里津津有味地啃食新鲜嫩绿的桑叶,享受科技带来的极致呵护,茁壮成长、吐丝结茧。

“这是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批蚕,有60张左右,一部分正值五龄段,一部分处于吐丝结茧关键期。夏天气温高,蚕房温度不能超过30℃,还要确保通风良好。”乐园农业负责人戎凤鸣介绍。

基地的全龄智能人工蚕室,配备空调、智慧化温湿度控制系统、风机水帘降温系统、桑叶储存冷库等,即使室外骄阳似火,室内依然保持最适宜的28℃、85%湿度,一年四季都能稳定产出优质蚕茧。

通过物联网技术,只要设置好某个时间段需要的环境参数,蚕房内的温度、湿度都可以自动感应并跟随外界环境变化实现自动调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测与控制,颠覆以往“靠天吃饭”的传统养蚕模式。

“以前传统桑蚕养殖受限于季节气候,一年差不多只能养5批。”戎凤鸣告诉记者,如今得益于智能化蚕房与分段循环饲养模式,基地一年最多养过15批蚕,高峰期年产蚕茧13吨。冬天即使没有新鲜桑叶供养,智能蚕室依然可以通过喂养人工饲料的方式来生产优质蚕茧,真正实现全年无休的生产模式。

小云龙蚕桑乐园建于2019年,由周王庙镇云龙村联合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丝绸博物馆等龙头企业和机构,打造现代化集中式工厂化养蚕基地,促进蚕桑产业高产高效发展。

基地将传统蚕桑产业与现代研学教育深度融合,打造蚕宝宝科普馆、科技VR体验馆、蚕桑生产示范基地、蚕桑艺术展馆等多个板块。

学生、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现代养蚕流程,体验手工缫丝、扎染等非遗文化。

面向全国各地发起“蚕宝宝领养”系列活动,累计助力近30万名学生在养蚕体验中接受生命启蒙教育,让全国各地更多孩子学习蚕桑知识、传承蚕桑文化。

此外,基地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蚕茧文创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0多万元,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

串联村内的云龙记忆馆、蚕俗文化园、云龙蝶园等特色阵地,累计接待研学学生、游客近40万人次,文旅营收达6000多万元。这条特色满满的“蚕桑文化研学路线”,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如今,基地又以智能化养蚕不断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不仅进一步满足市场对蚕丝产品的旺盛需求,更助力传统蚕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展现出科技赋能传统蚕桑产业新图景。

“这批蚕茧再过4、5天就要采收了,产量在1.5吨左右,下半年国庆前后天气凉些,还将养几批可以吐金黄茧丝的蚕宝宝,价格更高、品质更优。”戎凤鸣表示。

海宁是传媒中心记者 | 张洁 陈卫国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