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半年筛查3万儿童 海宁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早筛明灯

发布时间:2025-07-02 18:33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许村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科,23个月大的陈宝宝依偎在妈妈怀里,眼睛却始终回避着医生的笑脸。今年2月,一张“孤独症初筛异常”报告引起了这个家庭的重视。经过卫生院初筛、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复筛、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省儿保)确诊,这个早产儿最终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要是早知道‘五不’特征就好了……”陈妈妈含泪回忆,女儿从小不爱看人眼睛,对呼唤少有反应,但家人只当是“孩子性子静”。今年初,得益于海宁市0-6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项目覆盖到镇级卫生院,这个“星星的孩子”终于被温柔接住。如今他已踏上康复之路,政府提供的补助更让家庭卸下重担。

民生实事织密网,三级筛查筑防线

在生育率走低、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儿童健康关乎城市未来。2025年初,省政府、嘉兴市政府双双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海宁市系统化推进,构建起一张坚实的防护网:由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初筛服务,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和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复筛。对复筛阳性儿童,则转诊至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省儿保等上级指定诊断机构明确诊断,诊断为发育迟缓或孤独症的儿童,可在本市接受康复服务,形成“初筛-复筛-诊断-干预”的闭环管理。

截至今年6月23日,这张筛查网已覆盖全市0-6岁儿童,目前已完成初筛3万余名,发现可疑或异常372例,其中327名儿童已完成复筛。在已完成复筛诊断的儿童中,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19例,其余为发育迟缓或其他行为问题。确诊后,根据“遵循早期干预、系统性、个体化干预、科学询证、长程高强度、基层为主、家庭参与”的原则,立即通过以下方式干预:

1.针对性康复训练

复筛阳性之后,根据家长意愿,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或诊断。若确诊为孤独症,进行专业干预。如为行为问题则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并在2个月后至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复查。

2.家庭指导

专业人士针对幼儿家庭,制定适合患儿发展水平的个体化干预计划,并教会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训练。养育这类孩子,既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耐力与耐心共存的同行。

“数据显示,我国学龄期儿童孤独症校正患病率已达0.7%。通过专业评估,即使排除孤独症风险,也能帮助家长读懂儿童发育规律,缓解育儿焦虑。”海宁市妇幼保健院负责人封敏介绍。令人欣慰的是,确诊的19名儿童已全部启动干预:其中11例转入定点康复机构,其余接受门诊指导训练。家庭医生通过建立的随访机制,定期跟踪这些高危儿童的发展状况,为他们铺就更平稳的成长之路。

筛查成效初显,早筛抢抓黄金期

海宁市自2019年起开展语言筛查(孤独症的早期信号筛查),并在全国率先实施“135NY孤独症康复生态圈”建设,建成浙江省首个集“康复、社区、教育”相融合的“孤独症1.5km支持系统”。这一创新模式已结出硕果:建成全国首条孤独症主题斑马线、全省首个孤独症主题科普公园、全省首个特殊儿童托育园(“蓝书包”),以及4个面向特殊儿童的“童悦空间”。同时,“星娃陪伴项目”招募了32个爱心团队和40名个人志愿者,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温暖的三级陪伴。

在斜桥中心卫生院,新手爸爸张先生盯着科普视频神情凝重:“原来孩子总不指物要警惕啊!”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市医疗机构上演——生动视频、通俗展板、筛查手册组成宣传矩阵,“世界孤独症日”义诊更让“五不”早期识别法深入人心:

不(少)看:回避目光接触;

不(少)应:对呼唤反应弱;

不(少)指:缺乏指示动作;

不(少)语:语言发育滞后;

不当行为:异常物品使用/感知。

据了解,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及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多起病于婴幼儿期,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使其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

关爱孤独症等特殊儿童,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自2024年起,海宁市政府已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由市卫健局牵头,会同教育、残联、财政等部门共同实施。两年来,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视察推进工作。

“家庭的参与对孤独症儿童的发现及预后至关重要。”市卫健局人口家庭与妇幼健康科负责人强调:“早期筛查不是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家庭争取黄金干预时间。”市卫健局呼吁,每一位家长都要成为“星火守护者”,要留意孩子发育异常情况,要信任配合医疗机构、幼儿园的筛查和回访。家长的每一次参与,都在为孩子重启人生的可能性。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贺洁靓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