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他把青春献给海宁乡村 退役军人吴清江获表彰

发布时间:2025-08-02 08:22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31日上午

浙江省退役军人工作暨

双拥模范表彰大会在杭州举行

大会表彰了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

和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模范个人

浙江省双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其中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周王庙镇人大副主席、博儒桥村党委书记、

村委会主任吴清江获表彰!

吴清江,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人,担任海宁市周王庙镇人大副主席、博儒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于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退伍回乡后便扎根农业农村基层工作,今天是第29个年头。曾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浙江省最美公务员、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自担任博儒桥村党委书记以来,吴清江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敢打硬仗、勇于奉献的精神,探索通过“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发动全民参与,开创了一套“四共四筹”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带领博儒桥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蝶变。

点点萤火,初心如故

接续乡村振兴新征程

1996年12月,吴清江从部队复员后回到村里工作,当时村里的主要产业还是种桑养蚕,村民收入不高。2004年10月,周王庙镇博儒村与陆联村合并,博儒桥村正式成立。刚成立时,当年度村经营性收入仅有9000元,是市级经济薄弱村。

2007年1月,吴清江被全村党员高票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作为“穷村”的一把手,想方设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了吴清江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他多次牵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开“致富言路”,利用各种机会向村里及周边的企业家请教“致富良策”,抓住契机、用好政策,带领全村村民探索致富之路。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24年,博儒桥村村级经营性收入534万元,固定资产超过2.5亿元,相比2006年实现了经营性收入翻82倍、固定资产翻125倍!昔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海宁市发展先进村、明星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未来乡村等50个荣誉。

平时为民,军魂在心

撑起“四共四筹”顶梁柱

部队当兵的经历让吴清江受用一生,自担任博儒桥村党委书记以来,他将当兵时的处事习惯、做事方法延续到了基层干部生活中。“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成为他的口头禅,“躺着想事、走着找事、坐着议事、跑着干事,会干、会说、会写”四事三会是他严于律己的工作原则。

为顺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吴清江总结经验,创新“党建引领·四共四筹”,探索实施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的“四共四筹”治理模式,以“户长会”筹智慧,以“土地无偿、青苗不补、众筹资金、户户同意”的筹资政策,建成19个组级“口袋公园”,以“众管微治”管护长效,并通过强村富民促进老百姓聚力凝心,共筹资300多万元,150户农户出资,800多户农户无偿提供土地。

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四共四筹”模式,博儒桥村先后打造了村未书屋、口袋公园、共富大棚等,不断推动乡村从环境治理到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走出了一条“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四共四筹”模式得到了中央、省主要领导的肯定与批示,入选首批浙江共富案例及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并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上作交流,《“党建引领•四共四筹”机制下穷村的蝶变跃升之路》一文还上线中组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

带民共富,为民本色

筑牢鱼水情深连心桥

为聚焦扩中提低,吴清江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由“村集体+农户+低收入农户”共同出资建设共富大棚,发动全村农户为共富大棚筹资近2千万元,每年为投资农户提供固定收益回报。

在吴清江及全体党员骨干的带动下,最终851户农户参与,其中9户为低收入家庭,共筹资1940万元,参与率达到92%。并引入农商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全村农户授信,并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共富贷”,在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为村民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与致富机会。

目前,博儒桥村已连续3年开展分红,累计金额达582万元,惠及全村851户农户。今年7月,更具创新性的“共富大棚3.0”项目已正式启动第二轮村民众筹,项目周期5年,每股2万元,村民可自愿认筹1-5股(即2-10万元),众筹总金额不超5000万元,每年可获取6%固定收益回报。项目投用后年产值预计达6000万元,为全镇农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200余个,实现村民年均增收近2万元,开启共同富裕崭新篇章。

一直以来,吴清江始终坚持把最好的留给老百姓,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先后建成组级“口袋公园”、旅游商业服务中心、民心学堂、村级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村民生活品质日益提升,一幅“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生活智慧化、文明现代化”的未来乡村图景正在博儒桥村徐徐展开。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退役军人和基层工作者。我将继续发扬军人本色,为村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对于此次获表彰,吴清江激动地表示。

在吴清江的带领下

博儒桥村以“四共四筹”实现了

从村富到民富、从民富到共富

厚植了乡村振兴根基

让更多广袤田野诗情画意、共富共美!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张洁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