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长安镇、高新区的新华三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一台台设备经上下游企业合作完成组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其中仅海宁信华电子一家,1-6月累计产值就突破1.05亿元,同比增长16.8%,这是长安镇产业活力的一个缩影。 
火热的夏天,长安镇、高新区交出了一份火热的成绩单:今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40.3亿元,同比增长11.1%,创下历史新高。上半年累计工业总产值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4.1%,经济运行持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 走进浙江越海泰克涂层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卷卷高性能材料在精密设备控制下完成涂层加工。持续推进零地技改项目后,企业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今年6月累计产值飙升至1.9亿元,同比增幅达62.4%。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零地技改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金钥匙。近年来,长安镇、高新区通过存量挖增量,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奖励的政策,进一步盘活项目投资。 2025年上半年,长安镇、高新区有70余个技改项目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蜕变。艾兰得、帝鹏等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工艺升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同时,“轮上经济”汽车产业链拔节生长。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设计,再到市场服务,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正在长安镇加速成形。浙江六合实业生产车间内,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精密部件源源不断下线,6月创下1.87亿元产值,同比增长35.2%。 
产业集群发展动能澎湃 细看今年上半年工业数据,新入规企业贡献了耀眼增量:海宁恒立能源自2月量产以来累计产值达5252万元;浙江旺盟生物科技今年入规后持续发力,1-6月累计产值超9000万元…… 这些新生力量正重构长安产业版图。在恒立能源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快速落地过程中,长安镇相关部门展现出高效服务能力,从项目审批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创下“长安速度”新标杆。“政府部门主动对接,专门成立服务专班协调解决供电、用工等关键问题,让我们心无旁骛抓生产。”恒立能源相关负责人杨智告诉记者。 
“大美长安”拍客团 严赵宇/摄 生命健康产业同样动能澎湃。随着新一批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及老企业扩产,产业链条日趋完善。长三角医疗器械检测评价与创新服务综合体等三家省级平台启用,为行业搭建起研发、检测、转化的高速通道,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让长安经济底盘更稳、活力更足。 政企“双向奔赴”谋发展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政府服务的持续升级。“钱塘益企跑”服务小分队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企业车间和项目现场。这支由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骨干组成的队伍,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项目签约、建设审批到投产运营,实行人随项目走的陪伴式服务。 
“以前是企业跑部门,现在是专员跑企业。”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顾莲介绍,“益企跑”已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今年上半年,帮助企业注册营业执照13个,跟办项目49个,其中,新准入项目7个,准入到施工项目2个,施工阶段项目6个,新竣工项目3个。 优越的营商环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温床。在长安,一杯咖啡可以推动发展共议、信息共享。“益企咖聊吧”活动作为商会常态化活动交流的平台,搭建起了政企间、企业间沟通的桥梁,企业家的金点子转化为改革的钥匙,企业间的良性互动不断促进产业内循环,进一步优化镇、区营商环境。 
政府躬身服务,企业全力奔跑,诠释了一场政企的双向奔赴。上半年,长安镇、高新区平均每日完成投资近3000万元,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目前,长安镇、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3家。 
“大美长安”拍客团 严赵宇/摄 今日之长安,既有发展的速度、产业的深度,也有创新的热度、服务的温度。接下来,长安镇、高新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真真正正为企业纾困解难,全方位促推民营企业在长安持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