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皮革、经编、家纺是我市三大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产业规上产值占全市总量的31.7%。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三大产业的发展,朱建军书记2016年9月—11月先后对三大产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分别召开了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同时要求“一业一策”,精准施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二、政策措施 主要从各个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目前需提升的短板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 1.皮革产业:主要从个性化定制和工业设计方面加以扶持。一是实施个性化定制项目,对软件、设备投资分别在30万和100万元以上的,给予软件投资额50%和设备投资20%的奖励,两项合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二是皮革设计企业每年有原创设计输入生产企业的,给予其连续三年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的全额奖励。三是对皮革指数编制工作扶持,给予皮革指数编制支出经费50%的补助,每年最高不超过60万元。 2.经编产业:主要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话语权等方面加以扶持。一是建立科技研发资金,政府、协会、企业三方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每年规模不小于1000万元的经编产业研发资金(具体操作办法由科技部门另行制定)。二是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到国外注册商标和开展产品认证,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8万元和40万元的奖励;同时,鼓励企业和协会积极参加反倾销应诉活动,给予其实际支付应诉费用80%的奖励,单个案件最高不超过50万元。三是强化质量标准。对经编企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给予100万--2万元不等的奖励;对牵头制订实施联盟标准的,给予每项8万元的奖励。 3.家纺产业:主要从企业反映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参展参会方面加以扶持。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家纺企业对著作权保护,对获得著作权的每件给予1000元的奖励(10件起奖,最高奖励不超5万元);对开展知识产权维权且成功的企业,给予维权费用的50%补助,单个案件最高不超20万元。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参展。根据家纺企业参展多为特装的特点,在每个企业每年总的奖励额度(不超过10万元)不变的前提下,对参加国内重要展会增加特装费奖励。同时对参加境外重点支持展会和普通展会的企业,按照现行奖励标准执行。 三、新旧政策差异 主要从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区域名牌推广、人才引进培养、企业做大做强、智能制造、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大或新增奖励。 一是加大奖励部分。在技术创新上,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奖励。同时,支持三大产业建立、提升产业研究院,加强产品研发,推动产业链延伸。在品牌创建上,在原有省级基础上新增了嘉兴和海宁市级的奖励;同时加大自主出口品牌的奖励力度,对皮革、家纺企业产品认证等所产生的商标注册费、认证费及检测检验费用给予50%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万元。在人才引进培养上,对不具备相应学历和职称,但工作能力强、业绩贡献突出的人才,在“潮乡特支计划”Ⅰ类、Ⅱ类人才比照限额标准奖励基础上浮20%。在绿色发展上,对三大产业配套的制革、纺织后整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改造,提高市财政给予央补或省补资金奖励,从现行的8%提升至20%。在做大做强上,加大对皮革、家纺企业销售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5000万元和1亿元企业的奖励力度,分别给予6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入规后销售收入连续三年环比增长15%以上,追加10万元奖励;对于亿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连续三年环比增长10%以上,追加30万元奖励。 二是新增奖励部分。在区域名牌推广上,每年给予三大行业协会宣传推广省级“区域名牌”费用3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并对皮革产业“区域名牌”授权企业使用电子防伪芯片的,给予每个30%的奖励,每家企业一年最高不超5万元。在智能制造上,对经编、家纺企业采用智能化水平领先的单台套设备,符合鼓励目录的,给予设备投资额15%的奖励,不受生产性设备投资额300万元起奖点限制;对智能制造项目软件投资额在15万元以上的,给予软件投资额2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在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上,对三大行业协会及企业建设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主体,按其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的80%给予奖励,连续享受三年。根据家纺企业参展多为特装的特点,对参加国内重要展会增加特装费奖励,分别给予每个展会6000元/摊位的摊位费和400元/平方米的特装费奖励。 三是支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由市内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给予优先参股支持,促进国内外优质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三大产业聚集,推进三大产业的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四、解读部门 《意见》由海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并负责解读。 联系人:高 巍 联系电话:0573-87287695、87288907。 |